<acronym id="emeiy"><small id="emeiy"></small></acronym>
<rt id="emeiy"><small id="emeiy"></small></rt>
小S講堂

建筑和境外務工服務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挑戰與應對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之下,通過發揮各國優勢,優化資源分配、釋放潛在需求、培育新就業機會、優化全球產業鏈,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一種新型合作模式,深刻契合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和區域的發展訴求,對于增進外部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與認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時,應高度重視各類挑戰,做好風險識別與應對。

中國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基本情況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指中國企業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第三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實現1+1+1>3的效果,達成三方共贏。目前,中國已與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荷蘭、葡萄牙、韓國等10余個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并搭建了戰略經濟對話、合作論壇、合作基金等一系列合作平臺,實現了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金融、衛生、農業等領域廣泛的第三方市場合作。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第三方市場合作可劃分為產品服務類、工程合作類、投資合作類、產融結合類、戰略合作類等5大類型。除產融結合類是以金融機構為主體開展外,其余4類合作模式中均活躍著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身影。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挑戰

一、國際政治外部環境的博弈

政治互信是第三方市場合作得以開展的重要基石。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美戰略性博弈不斷加劇,特朗普政府肆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端指責中國企業,將大量中國企業加入所謂“黑名單”,要求本國企業“選邊站”。拜登政府上臺后基本延續了其前任的對華貿易政策,更加重視糾集盟友,試圖擴大制裁效果,導致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公司在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時顧慮重重。

此外,區域外大國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也會對三方合作造成干擾。例如,中國和新加坡在東盟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過程中,美國出于自身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的考慮,不僅影響新加坡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更炮制大量詆毀中國的不實言論向東盟國家民眾進行灌輸,試圖阻礙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

二、第三方市場營商環境的不確定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轉型經濟體或發展中國家,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經濟發展水平滯后,穩定健全的法律體系缺失,政治環境紛繁復雜,一些國家政局動蕩不安,不僅容易衍生公共安全風險,也會給所在國的投資環境與產業政策帶來不利影響。加之公共部門行政效率低下,腐敗尋租現象時有發生,更是使項目建設與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這些都為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合作開展項目的具體實施與收益回收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三、多國法律適用可能存在的風險

由于第三方市場合作至少涉及三國的市場主體,因此合作活動將無法規避中國、合作方所在國、項目東道國三國的法律約束。例如,中國企業如果與日本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則中日兩國企業在出資方式、股權比例、責任承擔、利潤分配等問題上均要形成一致意見,相關合作活動要符合中國、日本及項目東道國三國的法律規定。如果相關幾國的法律在經濟投資、稅務征收、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勞動用工等領域存在沖突,而未能被企業事先有效識別進而找到“最大公約數”,則第三方市場合作中可能因存在違法違規情形對項目造成不利影響。

四、頂層設計與實際落地之間的距離

區別于傳統的雙邊及多邊合作協議,第三方市場合作以兩國政府為先導,具有較為清晰的地域目標和產業指向,將政府意志與企業意愿有機結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下的又一“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雖然中國政府已與10多個國家簽訂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搭建了一系列的合作平臺,但目前在細節落實層面,政府出臺的具體的實質性支持政策仍較為有限,相關配套規則、第三方市場合作信息共享數據庫等公共服務產品有所欠缺,導致企業的了解程度和參與效率相對不足。在頂層設計、戰略對接的同時,政策協調有待加強,長效機制有待建立,利用各類媒體的宣傳和內容解讀有待推進,以便企業更多、更好地了解和運用第三方市場合作諒解備忘錄,使政府間的合作共識順利落地,確保實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五、企業自身經驗和能力的欠缺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但合作主體多聚焦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在與發達國家企業深度合作方面積累的經驗仍相對有限,特別是在融資策劃、經營理念、治理架構、跨文化溝通、標準選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跨國企業相比存在差異和不足。

此外,當中國企業與擬開展合作的發達國家企業出現產業結構重疊、在同一市場存在同業競爭關系的情況下,如何在強強聯合中爭取合作主導權,并在利益分配中實現合作紅利的順利兌現仍然是普遍困擾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一大難題。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風險應對

一、樹立正確的第三方市場合作理念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應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在拓展業務空間、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更要從可持續的角度,在合作中一方面注重學習發達國家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自身產業鏈升級,另一方面遵循三方共商共建共享、第三方受益原則,堅持質量優先、因地制宜、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恪守項目東道國法律法規和營商規則,尊重當地宗教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建立與當地政府和社會各層面的有效互動聯系,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著力改善民生,滿足當地對帶動就業、本地化率、技術轉化、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訴求,最大程度彰顯項目的社會效益。

二、苦練內功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應聚焦高質量發展,切忌泛化“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概念,將任何包含三方元素的項目簡單地理解為屬于“第三方市場合作”范疇。企業要苦練內功,不斷提升工程質量,優化產品性能,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增強自身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與發達國家一流企業同臺競技的競爭力。

此外,應發揮自身優勢,與發達國家企業一道應對好公共衛生等非傳統安全挑戰,防范和化解國際化經營中的各類風險,確保第三方市場合作行穩致遠。

三、合作前做好盡職調查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之前,應對發達國家合作伙伴、第三方市場國家的營商環境和法律環境、擬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具體項目進行充分調研。通過利用商務部“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國際組織和知名咨詢機構發布的相關國家風險報告等公共信息服務產品,并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開展交易相關方盡職調查,全面了解項目所在國政治局勢、社會環境、經濟運行、自然稟賦、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勞工政策、稅收制度等方面信息,以及交易相關方的經營狀態、資信情況、特別是在目標國家的過往業績和糾紛情況。在充分收集信息和研判風險的基礎上,對擬合作項目及合作伙伴開展全方位綜合評估,進而對識別到的各類風險做好防范與應對預案。

四、合作中注重合規經營

發達國家企業普遍重視法律規則,具有較強的合規意識。相較而言,中國企業在合規領域起步較晚,在與發達國家企業開展合作的過程中,更要注意尊重商業規則,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勞工保護、出口管制、反商業賄賂等領域強化合規意識,注重各領域合規經營。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知識產權的有效期、許可形式、權利歸屬、權利范圍;認真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科學評估環境承載能力,積極參與當地環?;顒?;遵守相關國家對于外籍勞工比例及簽證審批、勞動者薪酬待遇、勞動合同訂立、裁員管制等方面的強制要求;研究合作方所在國的出口管制政策法律規則,避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受控物項出口至特定國別;堅持誠信經營,加強內部控制,維護公平競爭秩序,遵守廉潔合規要求,避免觸碰和逾越紅線。

五、充分利用合同約定和救濟機制

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三方比較優勢結合的產物,三方對于合作項目的核心關切各有側重。任何一方如若在合作過程中臨時改變意圖或計劃,中國企業難免會遭受不利影響。

因此,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應一方面充分利用合同約定的作用,在合作初始階段預先想到各種可能的法律風險,通過各類合同文件將所涉主體關系統籌考慮,優化交易架構,妥善約定各方權利義務,并設置違約及退出條款,做好風險分配。

另一方面,在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遇到爭議和糾紛時,充分利用三大爭議解決保護機制——《關于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關于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即華盛頓公約)以及中國與有關國家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靈活選擇爭議解決方式和解決機構,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同時將自力救濟同公力救濟相結合,綜合運用外交、經濟等手段,確保我方正當權益得到有效救濟。


<acronym id="emeiy"><small id="emeiy"></small></acronym>
<rt id="emeiy"><small id="emeiy"></small></rt>
{关键词}